我正在参加社区家用空调版块活动
Father's Day|父爱如山,我们可以为他做的事!
https://bbs.haier.com/activity/1723139.shtml
人生如梦,岁月如梳。不知不觉间,我们已蹉跎了岁月,流逝了芳华。人过中年,辛苦奔波自不必言,上有老下有小的那份厚重和责任反而在这个喧嚣浮躁的年月给了我们一份宁静、一份踏实。然而,上天注定,这份平淡的安然与宁静终究也不会永恒……
我心中的那份宁静与安然于2014年的中秋节的早上被彻底粉碎。我那身患病疾的82岁的老父亲在经历了连续数月的奔波治疗后在那个本该团圆喜庆的日子戛然离世,给母亲及我们兄妹六人留下了无限的伤痛和缺憾!一年多了,每每忆及父亲,我仍然抑制不住自己悲伤的情绪,泪水盈眶,心痛难耐。
写点什么,以纪念父亲。孝父母,立于行,莫待人去空悲伤!
父亲生于1933年,兄弟姐妹五人,父亲排行老四。父亲自小聪明,上过私塾,能识文断字。童年的日子虽贫无忧。平安无忧的日子在1947年的那个夏天终结。一天中午,父亲在山里摘野菜归来,未进家门,即被爷爷应允顶替适龄的伯父入伍,之后便长途跋涉到青海。听奶奶说,父亲那天是光着脚被带走的。
那年,父亲15岁。
部队上,由于父亲身小力弱,能识文断字,所以被首长照顾安排做卫生员。1947年入伍到1954年退役,父亲参加了青海解放战争和著名的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回国,被安排到临县梁家会公社卫生院当医生,从此挣上了工资,吃上了公粮。
1955—1956年,组织上安排父亲到山西省晋中卫生学校进修两年,期间父亲学到了比较系统的医学理论。之后,父亲认真钻研医学,勤恳服务百姓,医术和口碑迅速得到提升。没过几年,父亲就被提拔为梁家会医院院长,之后调任曹峪坪医院、免坂中心卫生院院长,到1993年退休,父亲任临县药检所所长。
父亲生性刚直,工作几十年,兢兢业业,清正廉洁,不懂得贪污公家一分一厘。上世纪80年代末,父亲任临县药检所所长,查假药劣药,毫不含糊,绝不手软。有药商到家里送礼,父亲将其所带礼品扔出门外之事为妹妹亲眼所见。
父亲母亲从艰苦年代走来,深知一帛一粒之来之不易。二老一生生活俭朴。自来水循环利用、节约用电自不必言,家里下过面的面汤从来舍不得倒掉,留着下顿饭做汤面用。直到晚年,父亲的衣服袜子仍然打着补丁,而父亲去世后衣柜里儿女给买的新衣服整整齐齐放着两包。
父亲心灵手巧。我们小时候穿的毛衣毛袜,家里的沙发垫、套、洗衣机套均为父亲亲手所织所缝。小时候,逢年过节,父亲亲自下厨炒菜,那香味够我们回味半年。即使父亲到了晚年我们回到家里,拌饺子馅、家常凉菜甚至炒菜有时还力推父亲亲为,父亲调制烹饪的饭菜吃起来特别得可口入味。
父亲爱学习,关心国家大事。去世前一个多月,在我妹妹家,输液之余,父亲仍坚持读书看报。中央一套的新闻联播是父亲每晚必看的节目,一直坚持到他去世前的十来天。
如果说父亲的事业工作还算得上一帆风顺的话,父亲的感情生活却是坎坷曲折的。1954年从部队退役回乡的父亲受父母之命娶妻生子本为人生之幸,不幸的是好景不长,29岁的父亲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妻贤子孝的天伦之乐,他的前妻,我两位哥哥的母亲在哥哥们还不太懂事的年龄就因病离世,把70多岁的公公婆婆和4岁、6岁的一双儿子留给原本偷着幸福的父亲……
我的母亲是在父亲的前妻去世的第二年嫁给父亲的。据母亲讲,她和前夫离婚后莫名地得了一场大病,为了尽快离开姥爷家,23岁的母亲嫁给了会治病,但上有二老下有两小还大自己八岁的父亲,做了5岁、7岁的两位哥哥的后娘。
后来的话不必多讲,母亲病愈,之后又生了我们姐妹四个。因为母亲要上班,我们姐妹四个在出生不久母亲都为我们找了奶娘,在奶妈家住到上学的年龄才回到母亲身旁。而我的两位哥哥也是断断续续地在爷爷奶奶和我的母亲身旁读书成长。后来,母亲常常开玩笑地讲,她的孩子们有的是别人养(生)的,有的是别人奶的,没有人跟她一心。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贫穷,物资普遍匮乏,尽管父母亲都是挣工资的,但我家人口多,父亲要照顾爷爷奶奶,母亲还要接济外婆家众多的弟弟妹妹上学,所以我家的日子一直过得比较清贫。记得小时候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穿上一件新衣服,从小到大,上高中之前,一年四季穿的都是姐姐穿过的衣服。上初中的时候,衣服裤子经常打的补丁。但有远见的父亲母亲深知知识对于改变孩子命运的重要,尽管生活艰苦,我们六个的书都没有少读。哥哥们读到高中毕业都找下工作,我们姐妹四个分别读到中专、本科、大专。父亲母亲经常跟我们讲的一句话是:学习要向上看,生活要向下看。只要你们自己争气,学考那供那。无奈,我们兄妹几个当初并没有完全理解父亲的苦心,书读到能找工作的程度就没人再继续努力。对此,父亲当年甚为不满……
岁月如梳。不经意间,我们长大了,父母亲却老了。
造化弄人。 做了一辈子医生的父亲临老了却疾病缠身,虽经多方医治却无法根除。或许是寿数已尽,或许是自已忍受不了病痛的折磨,自生病以来,80多岁的老父亲饭量大减,精神锐减。
2014年中秋节的早上父亲戛然离世。享年82岁。
父亲性格孤僻,一生少言寡语,和儿女甚至和母亲的交流也甚少。因此,我始终感觉父亲的一生是孤独的、可怜的,没有人真正走进他的内心。正因为此,父亲的去世让我感觉到了无以言表的痛苦和缺憾!
曾经以为,父母陪我们的时间会很长很长;曾经以为,陪伴父亲的日子还有很多很多……
然而,在我近乎麻木的以为中,父亲于我们姐妹离家的第二个早上,本该团圆喜庆的中秋节悄然离世。我不知道这是天意,还是父亲无言的抗议。总之,父亲以最特别的方式表达了他对子女的眷恋和不舍,抑或是哀怨和不满……
父亲走了,容不得我们再读他看他搀他扶他服他侍他一时半日。
父亲走了,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念、疼痛和遗憾!
愿父亲在天之灵安息!
愿天下所有健在的父母安康、快乐、长寿!
后记:在父亲去世后一直想写点什么,用文字的方式把脑海中的父亲刻录下来,直到今年的清明节。一来是可以当作个念想,二来可以给孩子们看,当作一个为人立世的范本。平平凡凡的父亲,朴朴实实的父亲,却让我对他无比的尊重和崇敬。
写于2016年清明
以下是一些父亲生前的照片,前几年陪伴父母去北京旅游时拍的照片。
我的父亲和母亲
当时陪父亲逛北京城
在故宫前合影
陪父亲母亲在天安门广场
我的父亲母亲
陪父亲母亲参观故宫
陪父亲母亲参观北京动物园
2014年,父亲与世长辞,只留下孤独的母亲和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