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去年9月,圈主电动车骑行川藏线,用时十多天,到达拉萨。一转眼,将近一年了,回忆录写起~
西藏,一个让我去了还想去的地方。
回来几天了,醉氧还在纠缠着我。晕转的世界里我还停留在西藏,那片壮美的雪域高原。
9月初,忙碌工作中的我接到了某电动车工作人员的一通电话,通知我入选闯川藏人员名单。
9月24日晚,我把行李打包,塞进后备箱,度过了一个不眠夜。
9月25日,熊猫航班载我到了梦开始的地方——成都。在机场与将同行的小伙伴们初识,大家毫无陌生感,畅谈着即将开始的旅程。
睡不着的夜,把自己闷在办公室里,刻了一堆车贴、箱帖、衣服贴、帽子贴、还有胳膊贴,哈哈~弄完之后,看到天蒙蒙亮了,得,直接去机场吧!
318线,历来不缺乏各种方式进藏的人。而骑电动车走川藏线,绝对是另一种体验,喜欢挑战的我,也愿意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这是我第三次进藏了,前两次的高反让我还记忆犹新,而这次,出发前高强度的工作量,熬夜,加上感冒遗留的咳嗽后遗症,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打50分,很担心活动中拖团队的后腿。事实证明,无论体质怎样,进藏前打理好自己的身体,充足的睡眠,合理地饮食,精神饱满,调整到最好状态,在藏区才是少受罪的。
不同于之前的进藏,要负责大家的衣食住行。这次,因为有了团队的规划和精心照顾,让我更乐得自由自在的享受整个过程。
骑行川藏有一句话:叫上坡如便秘,下坡如拉稀。意思就是爬坡是最常态的难度考验,能骑上山顶才能感受到下坡的胜利感。而川藏线上的13座大山,让我们一天到晚就在爬山、爬山。爬到要崩溃了都~好在沿途还有各种美食填饱我的胃,也算是安慰了我受伤的心了。
雨季虽然过去,但川藏线上的惊险无处不在,临崖路、落石路、水毁路、泥坑路、砂石路、涉水路、雨雪路……连续上坡,连续下坡,加上过往的重型货车和其它各种类型的车,对我和电动车真是一个大考验。
在巴塘到芒康的路上,一边是大山,一边是涛涛翻滚的江水,很多路基都被掏空了,坑洼泥泞,路很窄。大车放慢了速度,很多单车骑友选择了下车推行。我骑着电动车,碾过泥泞的路面,看着甩在后面的排队的车,瞬觉自己的座驾无比优越感。
在波密到林芝的网红洗车场路段,纯天然雪水从山上流下,漫过路面,形成一段涉水路,过水路面里是一些大小不一的鹅卵石,易滑,水流湍急。我和同样喜欢玩摩托车的四六儿找到了快乐的出发点——玩水!为了穿过水域一瞬间水花四溅的刺激,我们加大油门,来来回回,乐此不疲。
后加入的曹晓佳,提议三个人一起玩,然后就有了我在中间衣服全湿的狼狈景象。
从邦达往西,走不了多远就是著名的怒江七十二拐路段。凡是去过西藏的人,都会对这样的一条弯连着弯,拐到你怀疑人生的12公里路刻骨铭心的。这些拐又急又陡不说,大多是U型发夹弯,一不小心,怒江就在悬崖下面等着啊,令人望而生畏。我小心翼翼的跟随车队下山,安全走过著名景区
一餐石锅鸡后,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一路上美景环绕。转过一个弯,猛然间,一座雪山撞进我的胸怀,那一刻,米堆冰川,美极了!一切的美景都在想象之中,却又是意料之外。盘坐在雪山下,倾心畅谈,和大家玩着“青蛙跳水”的游戏,友谊急速升温。如果时间停滞,我愿和大家在雪山脚下安个家,天天刷着海尔社区,看蓝天白云冰川。
在海拔5130的东达山,空气稀薄,寒风刺骨,山顶常年积雪,我骑着电动车,引来了众多游客的围观,大家都惊讶于电动车能来这极端路况和天气的地方骑行,我和电动车,竟也成了明星,大家都争先合影留念。没错,我还是要蒙着面的
在色季拉山顶,正值国庆节,我和车友们正在录一段“祝祖国生日快乐”的视频,或许是被我们的热血激情感染,也或许是第一次看到电动车也能闯川藏觉得好奇,一个自驾游的旅游团也加入到我们的视频行列中,与我们一起举起国旗,振臂高呼“祝祖国生日快乐!”
翻下5013米的米拉山,一路坦途入拉萨,
当天把陪伴我翻越13座高山,行程二千多公里的小白洗干净后捐给拉萨中学的支教老师,让TA继续在拉萨的大地上行驶,继续书写传奇。
看到这,你是不是也有颗蠢蠢欲动的心了,那就准备一辆单车,喊上我,今年继续一段美景之旅吧!
本链接涉及内容仅代表作者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社区无关,由作者本人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