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诊所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可以说从小就经常跟村里的卫生所打交道,一是因为幼时体弱,经常感冒;二是因为母亲身体不好,需要经常打针吃药。在很小,还记不太清药名的时候,母亲就会将药名写在一张纸条上面交给我拿着钱去诊所帮她买药药,久而久之,也可以说是久病成医,对于各种感冒药、消炎药、止疼药等等也都大概的熟悉和了解。
然而对于医院真的去过一次就不想再去第二次,每年冬天母亲哮喘病发作都要住一段时间的院,这样的日子是最难熬的。打针、吃药,看着母亲各种难受,心里很不是滋味。而最让我痛心的是前年冬天母亲生病住院,她所遭受的罪和吃的苦,让我一辈子都难以忘记。
13年1月初,出差德国,天气非常寒冷,当时母亲感冒生病,在出发前已在镇上的医院打了十多天的针,出发的时候感冒已经好的差不多,叮嘱她一定要吃药,感觉不好受就赶紧再去医院输液。然后就是在国外的十来天,由于手机没开通国际长途,只打了一个电话回家,母亲说没事了,也就放心了。但是当下了飞机回家的时候,给母亲打电话,二姨接听的,让我直接到市里人民医院去。脑子顿时蒙了。
拎着行李箱赶到医院,母亲正在输液,又感冒了,引发哮喘和心肺等功能紊乱,非常难受,因为母亲长久输液打针耐药性很强,并且对很多药物过敏,医生说尝试了几种药都不起作用,而母亲越输液越难受。头痛,心口痛,浑身难受,我不停的帮她按摩放松身体,可是无济于事,于是喊医生过来看是不是药物刺激性太强,医生看了看说输这个液就这样,输完就好了,但是输完后母亲还是很难受,又喊医生过来,当时正是深夜,大家都在休息,医生看了看说再注射一针小针剂看下,注射完后效果并不是很明显,母亲难受的躺不下,我扶着她坐着,帮她按摩揉捏,看她那痛苦的表情是多么想代她受罪,又喊医生看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医生一晚上都没捞着休息,被我隔一会就喊过来一次,很不耐烦,说没啥办法了,我说那您给开一点止痛药吧,帮母亲服下止痛药,能稍微减轻她一点痛苦,扶着她睡了一会,第二天天亮母亲坚持着喝了点粥,然后继续输液。由于我出差刚回来,要回单位交接一些事情,上午刚处理了些事情,家人打电话说医生建议母亲转院到上级医院检查治疗一下,于是匆匆赶回医院帮母亲办理转院手续。
那时母亲因为难受和药物作用,意识不太清醒,救护车上,母亲只喊冷喊难受,我紧紧抱着她,一遍遍在汽车的颠簸中让母亲坚持一下,很快就到大医院。当时冬季,呼吸病人特别多,又没有提前安排,只能在救护车上现联系,说吉人自有天相也好,说积德行善之人老天总会帮助也罢,碰巧老家前屋的嫂子在呼吸科做护士长,要到电话号码后给她电话,这个嫂子我也就是小时候见过两面,没想到电话打过去她记得我非常清楚,一说是母亲的情况,她让快点过去,没有床位,嫂子就帮着给安排在了一个特护病房的沙发上。以前她怀孕在老家的时候经常跟母亲聊天,说母亲人很好,她一直都记得。
然后找了专家大夫帮着会诊诊治,经过几天治疗,母亲终于病好。现在说来,感觉已不是那么沉重,但是这些经历回来后我没有跟家人们提过,看着母亲难受而自己无能为力,内心是多么的痛苦。而现在能做的是尽量让母亲冬天就赶快搬到楼上里去住,不要感冒,不要活动,多吃营养品,好好保重身体,欣慰的是今天冬天已经过去了,母亲几乎就没怎么感冒,没有再遭罪,也能松口气了。
但是努力的步伐还是不能停的,只有我们更有能力,更有本事,我们才能请到更好的医生,去更好的医院,虽然我们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但是在这个物欲化的社会,只有我们有足够的能力足够的钱才能尽量让家人少受罪。
加油吧,年轻的朋友们,同时也在这祝福我们的爸爸妈妈们,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家中所有的老人都健健康康,永远不要跟医院打交道。
本链接涉及内容仅代表作者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社区无关,由作者本人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