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一次激动人心的冲锋,它会翻开你生命中崭新的一页”
随着高考的结束,成绩的公布,各大高校又开始新一轮“掐尖”抢生源的对撕战。
高校出奇招:
青岛大学首推出《遇见未来》,以一种更加亲和、个性的姿态呈现,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展示学校。
北京大学以一个在校生的视角讲了一个《星空日记》的故事;
山东大学官方微信推送校长张荣给2015年高考考生的寄语。
中国海洋大学借助微信首推《我们在中国海大等你— 致未来的海大人》,说出对新生的期待。
更有甚者用上了“美人计”北京语言大学最美副主席陈子湄、武汉大学“雅礼女神”李莎旻子、中国传媒大学“雪糕校花”李炫臻。。。。
“掐尖”对准高二
除了抢夺高考高分生源,很多高校甚至名校将视线对准了高二的学生,比如竞争关系明显的清华、北大还将与优质学生对接的“触角”前移至高二。在湖南某重点中学,每年高二暑假,学校就会推荐考试排名靠前的学生参加暑期夏令营,参加后可以零门槛参加该校的自主招生。“清华、北大都有自己的夏令营,安排学术讲座、科学活动等。”一位学生称,从某种角度而言,这种夏令营实际上就是对优质生源的“软广告”。
关于这个现象,不同人有不同的感悟:
学生家长这么说:
“孩子好好学,看隔壁老王家小子高考状元,北大清华都来抢,还有奖学金;在看前院老李家丫头考的不好,一家人发愁找门路给她找学上,老子我没钱没势就靠你自己了”。。说完一边美不滋的想象各大学校抢他家孩子的场景,一边偷乐~~
高校学生说:
“希望我的母校因为师资强大而吸引学生,因为文化底蕴而厚积薄发,因为以学生为本而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因为教学得当而提升学生在社会的竞争力,因为她的学生素质良好而受到 国内外企业的欢迎,因为独立学术、自由思想而给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空间。而不是每天打开朋友圈,看到的都是所谓的男神女神。”
我说:
一些高校费尽心思将优质生源吸引入校,在培养环节却严重滞后,滞后的是他们的知识书评,科研能力,是学生与社会顺利接轨的就业教育。见过很多这样的例子,之前一个同事曾是当年唐山市理科第三名,最终选择了北航,并且在北航读了研究生,可以说很优秀的一个人,可是入职某国企后他迷茫了,他发现身边晋升快的都没有他学历高,都没有他智商高,他发现工作内容与学习内容严重脱节了,他开始怀疑人生了,学校没有告诉他社会上,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这种抢高分生源的现象不止在高考后有,小升初,中考一样存在,每年小升初中考后,各重点学校都像高分学生抛出橄榄枝,奖学金免学费各种优惠政策刺激着学生家长,拼命的学习。
我家小宝还没小学但是我已经感受到了这种气氛,成绩好的孩子老师喜欢,学校喜欢要,在成绩面前素质教育变得不那么重要,我一直坚持:好的性格比好成绩更重要,但是面对这样的大环境我不免迷茫,如何才能保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同时让他有个优秀的成绩?
高分生源争夺战必定会催生更多的补习班, 不论是高校还是中小学,不仅要争夺高分生源,更要比拼教学质量和教育服务,让高分考生在选择后遇见自己想要的未来。
发表评论